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领衔发布《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1)》
2021年11月8日,由柳叶刀倒计时指导,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和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共同主办的《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教授、《柳叶刀》亚洲区执行主编Helena Wang女士、柳叶刀倒计时全球共同主席、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教授出席本次发布活动并致辞,发布活动由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张弛教授主持。
此份年度报告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领衔、国内外25家知名学术机构共同撰写,发布会当日在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 公共卫生》上线。作者团队希望建立由二十余个指标构成的监测体系,逐年追踪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人群健康效益,增进全社会对气候变化健康威胁的认识,提升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呼吁各部门和公众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改善人群健康。
图:罗勇教授(左)和蔡闻佳副教授(右)现场介绍报告
报告发现,在气候变化的健康威胁方面,2020年,我国的人均热浪暴露天数比1986-2005年的平均数增加了4.51天,导致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约92%。2020年约有14500人因热浪而过早死亡,由此产生的经济成本为1.76亿美元;高温造成的劳动时间损失约为315亿工作小时数,相当于全国总工时的1.3%,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我国全年GDP的1.4%。相比于2001-2005年,2016-2020年间全国20个省的人口更易暴露于野火的风险中。此外,与2004-2007年相比,2016-2019年我国媒介伊蚊传播登革热的能力增加了25.4%。我国洪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持续增加,虽然我国应急反应能力的提升使洪水受灾人数呈下降趋势,但2020年和2021年的极端降雨事件有可能逆转这一势头。
在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进展方面,我国的进展喜忧参半。在适应工作方面,2020年,地方层面的适应规划和评估、城市绿地增长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指标都取得了稳步进展。然而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国家级气候健康适应计划,大多数省份也还没有开展气候健康风险的评估与适应规划,气象部门在公共卫生决策中的参与有限,新成立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职责中尚未提及气候变化应对。在减缓工作方面,我国正在积极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包括:能源投资快速增加,清洁能源规模扩大,能源系统的碳强度稳步下降等。然而,在我国98%的城市中,PM2.5年平均浓度仍然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上一版指导标准10微克/立方米的水平。我国的碳排放控制面临巨大压力,在全球其他国家排放量受疫情影响普遍下降的情况下,2020年我国总排放量因经济复苏增加了1.28%。
报告同时指出,即便经过我国和全球其他国家的不懈努力,《巴黎协定》的温升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全球平均温升幅度依然很可能从当前的1.2度上升到1.5度甚至2度,因此人类仍然将面临比当前更加严重的气候变化局面,迫切需要做好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的应对准备。这是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必修课。
在发布会现场,罗勇教授提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有多个气候变化及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规划或政策将在今年发布。由于这些政策可能影响我国未来数年的发展方向,因此,借此报告为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政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维护中国的气候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报告工作的基础上,作者团队已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多份政策建议报告,并与他们开展了密切的沟通与合作,产生了积极的政策影响。
图:圆桌对话
《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已连续发布两年,形成了全面梳理我国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相互关联的品牌。报告的88位作者分别来自气候科学、流行病学、卫生政策、地理学、环境工程、经济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
在发布会上,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和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还共同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风险地图,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公众可以更快速了解自己的家乡或目前所在省份所面临的最值得关注的气候变化健康风险。此外,今年的报告还首次与艺术表达相结合,借“2021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的契机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举办了题为“危机倒计时”的工作坊。报告作者团队为多个生态艺术作品提供了科学指导。目前这些作品正在清华美术学院展出中。
发布会回放地址:
中国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风险地图二维码:
END